Saturday, December 24, 2016

一直都是一位英雄

那天在新公司的樓層裡遇見了舊同事L阿姨,L阿姨興奮地把我擁入懷中。互相寒暄了幾句後L阿姨便關心道,不過幾個月的時間,我看上去又瘦了一圈。

我笑嘻嘻答道:『沒錢吃飯啊。』

『我還是覺得你有點肉肉的比較好看。你瘦了看上去很滑稽。』她用馬來語說著。

滑稽?(白眼翻到後腦勺)




在新公司混了三個星期,仍在習慣着新生活。在初期曾因為覺得新同事有些冷漠而有些沮喪,可後來想起L阿姨給我的紮實擁抱時,才發現我在一開始加入舊公司時也曾經沮喪過,L阿姨也是舊公司裡大家公認其中不易相處的前輩,但後來不曉得何時開始,L阿姨開始喜歡和我擁抱,就連其他同事也覺得不可思議。

我是個很注重相處氛圍的人,負面的環境能量會讓我洩氣甚至影響工作表現。然而先前的經驗卻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不管是L阿姨還是與過去其他同事的曾經相處經驗,我深信自己一定會有辦法去適應與磨合。





最近看了九把刀多年前的著作——《少林寺第八銅人》。前陣子大掃除時把許多書都賣了出去,說也奇怪,九把刀系列的書一直清不出,大概是自己不捨得吧。那天從箱子裡發現這本還沒翻過的書時,便隨手拉了出來。

從前我很是追捧九把刀,甚至曾經偏執地認為,當今世上除了九把刀以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有資格在我面前談夢想了。一直到後來的一年前,我遇到了另一個人,那個人用了好幾年的時間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現在每天都咬著牙努力撐起被夢想壓得喘不過氣的生活。他以對生活的努力與認真讓我折服,我在心裡默默認定除了九把刀,他就是此生第二個有資格跟我談夢想的人。





『要當英雄,就得拿出像樣的東西來賭才行。』

我看見你傾盡全力下的那場賭局。雖然不曾正面告訴過你,但在我心中,你一直都是一位英雄。

一直。






Saturday, December 10, 2016

粉底。掩蓋

不寫累贅的文字,只想與你們共享一首歌(請點擊這裡  )。


粉底
詞 :梁峻誠,曾廣賢 曲 :梁峻誠
演唱:June 黃玉儿
MV :B + Production 你的笑太奇怪 眼眨得有點快 是不是做了什麼事不敢說出來 镜子里的女孩 摆弄妩媚姿态 期待着谁给她青睐 這是一個華而不實的獨立年代 每个人都想要独占风采 一層一層的掩蓋 亦真亦假的对白 不知道還該不該 像傀儡一样被他们主宰 是谁说要依赖 粉底口红掩盖 才证明自己其实并不是怪胎 這世界真奇怪 由不得你耍賴 為什麼看清人性卻不能釋懷 這是一個要偽裝自己的大時代 不懂包裝就等著被淘汰 一層一層的掩蓋 亦真亦假的对白 別再問還該不該 真實的自己在等你回來 一層一層的掩蓋 亦真亦假的对白 別再問還該不該 真實的自己在等你回來 该不该一样被他们主宰 真實的自己正在等著你回來 该不该一样被他们主宰 真實的自己正在等著你回來



——————————————————————

真的很喜歡你歌詞裡對現今社會的隱喻。“最佳作詞人”你實至名歸,甚至我覺得最佳作曲人也是你。我看著你從一開始對音樂的青澀到如今成長到能獨立製作一首歌,然後是參加比賽獲得獎項,希望你繼續做你喜歡的事,然後持續保持開心。=)







Monday, December 5, 2016

生活是一场悠長假期





我坐在搖搖晃晃的巴士上,一路上顛顛簸簸,整個胃不斷在翻騰,視覺都是昏眩的。巴士司機的脾氣很不好,汽笛響個不停,緊急剎車如同家常便飯。即使眼前這些如此讓人反感,但我還是忍不住感到安慰,因為這一切正表示生活終於回到了軌道上。

有時候我們必須讓生活帶我們去撞一撞牆,我們才有辦法清醒並劃分出哪些是重要的,進而理清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模式。你沒辦法真正發現到朝九晚六生活的美,直至生活送給了你一場悠長假期。




那天在網絡上遇見這麼一句話:『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

後來我想,何止那麼一年,如果你有機會活得足夠久,那艱難的一年應該還會陸續有來。生活從來不會有最艱難,只會有更艱難。然而,我們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人心與能力是會隨著時間和經歷被鍛煉得更強大的。當更艱難的挑戰來臨時,也意味著我們的能力已提升到了另一個等級。




轉回正題,我正式結束了我的悠長假期,與黑貓先生少了很多相處的機會,頓時有些不習慣

新公司位於一棟舊樓,那舊的程度差不多就是可以用來拍靈異片吧。雖然舊,但卻五臟俱全:雜貨店、診所、鞋店、花店、旅行社、文具店、鑰匙店、賣吃的……什麼都有。

除了辦公樓舊了點以外,其他幾乎都是全新的。新的辦公桌、新的櫃子、新的文具、新的筆記型電腦等等。我喜歡用全新的物品,望著它們,彷彿一切就是為自己而誕生似的。





————————————————



相片裡的書是我在渡過悠長假期時看過的其中一本書。還蠻喜歡的。

這兩年來被翻閱的書籍已越來越少。從前一個月大概可以看個六本書,而現在也許六個月才看一本書,要遇見有共鳴的文字彷彿已成了可遇不可求。過去曾經感動過你的著作或文字,在現階段不一定也能像當初那樣震撼你。

『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Gabrielle Zevin《島上書店》



嗯。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情況允許條件也允許的話,就去進行現階段想進行的事吧。過了這個時刻,那個我們以為也許還會有機會的以後,其實很大可能根本就不會想再去做了。


產生共鳴這回事,比天上的雲朵更讓人捉摸不定。書本如此,生活如此,愛情亦如此。





Tuesday, November 29, 2016

漫無目的地記述生活

從冰箱的側門格裡取出幾乎空蕩盪的豆漿紙盒,豆漿開封已經超過三天,可能一個星期或是更久?也不是很確定。望著那紙盒包裝,遲疑了一陣,最後還是把所剩無幾的乳白色飲料倒進天空藍的陶瓷杯裡,一飲而盡。

味道好像有點怪?

扔了空紙盒,再為新的豆漿水開封,端起裝了半杯豆漿的杯子走進臥室,正式開啟今日敲打鍵盤的生活。

天氣有些冷,外面的氣溫是攝氏26度。在這城市,大白天掛著棉被在臥室裡活動是件不尋常的事。然而,現在正值雨季呢。



我在想,如果漫無目的地記錄生活究竟會是件怎樣的怪事?文章的架構是否會東歪西倒?文字的呈現是否會顯得特別扭曲或累贅?抑或,過於隨便?

老弟說,我是屬於文字世界的人,應該設法去從事與文字有關係的工作。

我一直不曉得自己真正要的到底是什麼,直到一切都被逼到絕境才猛然發現自己要的不過是一場穩健與平衡的生活。我沒有太偉大的夢想,至少現在不敢談夢想。那天走在熙來攘往的街道上,突然明白如果沒辦法讓自己在這座城市存活下來,那無論談什麼都不過是一場奢望。生活每天都不斷上演著血淋淋的戲碼,基礎沒辦法打好的話,連帶身邊的其他事都會深受影響。於是,重新建起被自己間接性毀掉的生活已變成to-do-list裡的第一項。



也許,要過上一場穩健生活的先決要素是你能有足夠自律的能力。我發現自己嚴重缺乏這能力。承認自己並不自律也不是為了緩和那罪惡感或以此掩飾些什麼,而是更想知道究竟自律這種事,該如何逐漸被建立起?

也正是因為缺乏自律性,所以早已斷了以文字記錄生活的習慣。

漸漸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很多東西能否堅持到底看的不是你對那件事的熱誠或興趣,比起這些,更重要的還是自律性。最近嘗試恢復記述事件的能力,於是又開始啟動了馬達。雖然馬達的力度有限,短短的文字記述有時候會耗掉我不少時間,然而比起完全不動手寫任何字,龜速還是比較能被接受吧。

雖然漫無目的地敲打鍵盤有時候會有點吃力,可若想修補與文字之間的關係,我想除了寫和讀還是寫和讀。比起興趣,自律在啟動馬達進行這些事佔了更大部分的功能。我把它稱之為持之以恆。




那天我坐在理髮店裡,女主人問起我的耳洞,我告訴她我決定把其中兩個耳洞給密時,她不可思議地望著我。

『你千辛萬苦去穿了上面那兩個耳洞,痛了那麼久忍了那麼久,現在才來密?』

理髮店女主人很清楚,她曾經在為我理髮時不小心碰到我左耳而我還因此失控地叫了起來。至此以後,她每次為我理髮時都會額外小心。當然,我在觸碰自己的左耳時也特別小心。

我忘了那時候的自己是怎麼回應理髮店女主人。但我當時的確有千百萬不捨,畢竟真的曾經千辛萬苦忍痛了那麼久,現在彷彿一切痛都是白忍了。這樣的想法雖然有些弔詭,但,這就是人性最奇怪的一點。

你明知道那兩個耳洞無論你用多久的時間都無法真的乖乖成為耳洞,它們一直都是發膿流血的傷口,即使你痴痴地認為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它們卻又周而復始地刺痛你為你造成不便與困擾。所以,把這樣的耳洞給密了究竟是過去的努力忍痛都白費了,抑或是終於有辦法做到不再自我侵虐?這想法與決定就見仁見智了。但我相信的是,大概不會有人會因為你放棄了那屬於傷口的耳洞而問你怎麼不持之以恆吧?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我的確有點不捨那兩個曾經無數次折磨我的耳洞。這大概就是人性。





Friday, November 18, 2016

搖晃不定的生活

最近的生活突然掉到前所未有的灰暗漩渦。那天從超級市場走出來,上了車後便把自己反鎖在駕駛座位上,一個人默默流起淚來。當下想打通電話給爸媽,卻不敢。待心情稍微平伏後才抓起手機搖了通電話給黑貓先生,不過說了幾句卻又開始哽咽起來。

『你又哭了嗎?』電話的另一頭傳來他的聲音。

『沒有啊……』我故作若無其事地搖搖頭。

『有吧。怎麼啦?我又做錯什麼了嗎?』

『不是噢……』

『那你怎麼又哭了呢?』

『……』

他溫柔的聲音讓眼淚再次落下。我該怎麼告訴他,我覺得自己很無能。




近期生活的搖晃不定,讓我整個人嚴重缺乏安全感,過得特虛弱,無論是身體上或心理上都特虛弱。一股又一股的無力感總是不斷往我頭上壓下來。

突然我在想,這些日子他究竟是什麼熬過來的?不過是幾個月已經讓我虛脫無比,他究竟是如何挺過那麼長時間?看著他即使在自己也面對困難的情況下卻仍然擔心我是否有吃飽睡好,內心就會有股說不出的溫暖……與愧疚。

愧疚,是因為覺得自己似乎成了別人的包袱。




被困在這前所未有的漩渦讓我重新開始思考與定位自己的方向,這也許可算是幫助成長的經驗。而那天,也總算收到了好消息。然而,由於太長期的虛脫感造就了非常敏感與不安的思路,總覺得任何的好消息似乎都會有突然變卦的一天。而生活中總有些事偏偏在這個時候排山倒海來到我跟前,這種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情況不禁讓我感得很不安。唯獨慶幸的是,有人陪在身邊用行動告訴你,即使面對屋漏連夜雨也不是一件太糟糕的事。




今天處理了突如其來的麻煩事後回到臥室時已經是中午時間,午餐吃了椰漿飯便一如既往躺在冰涼的地磚上和黑貓先生傳起簡訊。迷迷糊糊中,漸漸昏睡了過去。

也不曉得過了多久,大概是聽到手機震動的聲音,就又突然醒了過來。後來也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我就這樣拉著棉被躺在冰涼的地磚上,發呆了好長一段時間。整顆腦袋像當機一樣,只有身軀一直躺在那裡,無意識地躺著,整個人靈魂出竅得像個植物人似的。

回過意識時,身體是捲曲側躺的姿勢,我正把頭埋在雙手抱著的棉被裡哭泣。

梁緣緣聽見我的抽泣聲,便一探究竟地靠了過來,用她一貫溫暖的撒嬌方式舔了我的臉頰然後躺下,又站起舔我臉頰,再躺下,又站起舔我臉頰,再躺下,一直不斷重複這組動作直至我終於受不了沒辦法再繼續哭為止。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6

11月16日。 悸動

一年前的今天突然遇見了你,那股悸動此時此刻仍然記憶猶新,彷彿全身的細胞在一瞬間被喚醒一樣。这一年里,曾经歇斯底里地想逃离,但無論如何都總會像磁鐵般地被吸回到你身边。也不曉得從何開始,你漸漸成了支撐我在這座城市生活裡的重心。


曾經和別人提起,倘若有天我突然發生意外失去記憶,請他們一定要提醒我來到這裡看回自己過去所記錄下的生活點滴,也许就能逐渐拼凑出过去生活的影像。然而,一年過去了我卻不曾把你記錄在這裡。明明你是如此重要。


話說,今早醒來時發現腕錶上的時針突然就不動了,我還為此悶悶不樂了好幾分鐘。為什麼偏偏就在我們相遇週年的這一天?內心的小劇場開始上演各種腦海影像裡的劇情,想像著這巧合所要帶出的各種可能性。霎時,心裡有股說不出的不安。你越在乎一件人事物,你就會越害怕失去,而有些別離不管經歷了多少回都始終沒辦法也不想去適應。


我明白當有天時間真的來臨時,任誰也擋不了,不管是相遇、重逢、結合還是別離,而我們能做的,僅僅只是隨著時間流去感受與珍惜。生命不管遇見了誰,那都是你必須遇到的人、經歷的事。也許生命走到最後,我們會猛然發現我們真正與之相愛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出門去見你前,我把香檳水晶杯帶在了身上,杯子裡盛的是什麼飲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與我碰杯子的那個人依然是你。1116日,一年前的今天突然遇見了你,那股悸動此時此刻仍然記憶猶新……







Saturday, June 4, 2016

斷捨離。雜物清理

『哈嘍。』房東阿姨的聲音從電話的另一頭傳來:『你還有住這裡嗎?』

『蛤?』我被問得一頭霧水:『有啊,怎麼這樣問呢?』

『噢,因為我已經很久沒看到你了。不知道你還有沒有住這裡。』

『有啊,我每一晚都有回去睡耶,只是比較遲回去而已。』

『每晚那麼遲回,去拍拖啊?』

『……』

『你如果要搬走要提早跟我說噢。』

『我沒有要搬啦。』

『沒有就好,不然我就要掛牌找租客了。』

『沒有,我真的沒有要搬。』

掛上電話後,我坐在座位上愣了三秒鐘。

為什麼房東阿姨會以為我要搬走呢?

為什麼房東阿姨會以為我要搬走呢?

為什麼房東阿姨會以為我要搬走呢?

(重要的問題要重複問三次。)

是因為我最近大掃除做得太超過所以引起了誤會嗎?


整理物品時的混亂狀況。狗女兒也來參與我的大掃除。



雖然我不覺得自己的臥室像亂葬崗,但,就是有很多雜物。



說起大掃除,這就得歸功於山下英子的《斷捨離》。書還沒翻完,就忍不住開始丟東西。

斷捨離這概念其實源自瑜伽的概念,山下老師把這概念放進了整理雜物中,透過整理雜物來更了解自己。『斷捨離』所說的整理,是指只留你此時此刻需要與喜愛的物品,其餘的都把它們從居住空間請出去。而所謂的斷捨離簡單來解釋就是:

斷:斷絕不需要的物品

舍: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以前臥室裡的A角落。
這張圖的A角落算是過去最整齊的時候了,平時更雜亂。


堆滿的都是不曾、未來也應該不會翻閱的書籍。
整理的當下滿滿都是疑惑,我怎麼會跑去買不是自己常看的書籍?


書籍已經多到沒位子安放。


以前臥室裡的B角落。
雖然我不覺得自己以前的臥室像亂葬崗。
然而,有很多雜物是真的。


實行斷捨離的關鍵就是此時、此地、自己。讓我們從物品那裡奪回主導權,我們才是居住空間裡真正的主角,並非佔據位子又讓我們費時費心的雜物。當我們的居住環境改變,我們的內心也會跟著改變。

最初在學習以斷捨離整理臥室雜物時,面對最大的困擾就是取捨時。

留,或不留?


這裡只佔我從臥室裡請出的雜物的50%。



當然,現在狀況已經改善許多,在讓物品留與去之間的抉擇也更為果斷了些。漸漸地,已經可以輕易的辨別物品的去向。


斷捨離不是單純的整理術,在運用斷捨離概念整理物品的同時也會間接了解到自己的內心。

在面對你覺得不再需要也不再喜愛的物品時,你知道沒有留下的價值,但仍然保留着它們。當你想丟卻丟不了時,可以開始往自己內心看,與自己對話,找出所謂的“不捨得”究竟來自哪裡?

我在整理衣物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原來在過去總在砸錢買一些其實自己並不是特別喜歡/適合的衣服。因為沒有特別喜歡,卻也覺得丟了可惜,所以那些衣服一直都只呆在衣櫥裡佔空間。不只衣物,其實有很多物品都是如此。


向不再需要卻曾經給予溫暖保護的衣物道謝;
向不曾或很少穿的衣物道歉,
然後把它們請出臥室。


原來我對自己那麼不重視,明明沒有很喜歡,卻又把那些東西帶回來囤積當廢物。於是我一口氣將這些衣物都請走,捐出的捐出,送出的送出,丟棄的丟棄。

運用斷捨離概念整理物品不僅能幫助你了解自己與物品們的關係,更能協助你開始看到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例如:我在整理衣櫥時發現了一件很好看卻只穿過一次的長裙。

當我重新穿上它站在鏡子前時,我不禁反問自己,究竟為什麼這條好看的裙子買了那麼久卻只穿了一次?是不是因為覺得好看的裙子太常穿會糟蹋它?是不是覺得平常時把好看的裙子穿身上會很奇怪?可為什麼我會覺得穿好看裙子的自己奇怪呢?難道我就配不上那裙子嗎?是不是我把自己的價值放得太低了?

斷捨離並非只是簡單的整理雜物技巧,它能帶給你的遠比僅僅只是清理掉雜物還要多。



我用了三個週末才把臥室裡的雜物請出去。不敢說臥室已經處在零雜物的狀態,但臥室空間的確寬敞了許多。

一個多月過去了,臥室仍然保持著整潔的面貌。換作是過去,我的私人空間根本維持不了超過5日的整潔。然而如今卻維持了一個月半的整潔度,每晚回到臥室都有充電的感覺。


斷捨離整理後的臥室A角落。




斷捨離整理後的臥室B角落。




斷捨離整理後的臥室C角落。




我還開始著手整理公司的辦公座位,同事看了也忍不住讚歎我座位從以前的亂葬崗蛻變成今天的整潔。

母親不善於整理收拾,所以從小我就活在猶如亂葬崗的垃圾屋,也對那樣的環境產生了免疫。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現在的我卻從生活的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然而,最讓我敬佩的還是過著極簡生活的人們。但願未來的自己也有奉行極簡的一天,脫離被物質控制的生活。








後記:

我上個月差點忘了付房租,所以才讓房東阿姨誤以為我要搬家。我完全後知後覺,還以為是自己瘋狂的大掃除引起了誤會,真是想太多。明明就是因為我拖欠人家的房租啦!







誠意推薦:

1.山下英子    《斷捨離》

2.佐佐木典士   《我決定簡單的生活》

















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人事物上,而並非在整理無止盡的雜物。